書接上回,今天繼續給大傢介紹一下其他三個類型的腹瀉。
3.傷食瀉
大便稀薄,夾有奶瓣,味酸臭,瀉前哭鬧,瀉後痛減,或伴嘔吐,苔厚,指紋紫滯。
治則:消食導滯,健脾和中。
處方:清胃經,運八卦,清大腸,順摩腹。
4. 脾虛瀉
大便溏薄,食後即瀉,味不臭,面黃,舌淡苔白,指紋色淡。
治則:健脾益氣,溫陽止瀉。
處方:補脾經,揉外勞,平肝經,捏脊。
5. 脾腎陽虛
久瀉不止,糞質清稀,完谷不化,面色晄白,舌淡苔白,指紋色淡。
治則:溫補脾腎,固澀止瀉。
處方:補脾經、補腎經,補大腸,揉外勞。
腹瀉之病,最常見的便是脫水,前段時間,正在上班,接到瞭我姑姑的電話,他傢小孫子去診所上看病,大夫說讓去醫院,來找我看看,來瞭之後看瞭看,孩子上吐下瀉,小便4、5小時沒有,喝水即吐,精神也不太好,傢裡人嚇壞瞭,其實寶貝是脫水瞭,最後補液之後,第二天去看寶貝精神好多瞭。又治療瞭2、3天就出院瞭。
腹瀉造成的最嚴重威脅其實就是脫水。所以在腹瀉期間,傢長要特別關註孩子有無脫水,要及時補充缺失的水分。WHO將脫水程度分為3級。
1. 嚴重脫水(以下體征中至少有兩種):
昏睡/昏迷
眼窩凹陷
無法進水或進水困難
皮膚回彈速度慢(≥2秒)
2.有些脫水(以下體征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):
煩躁不安、易怒
眼窩凹陷
渴望喝水、口渴
3.沒有脫水(沒有足夠的體征對有些脫水或嚴重脫水進行分類)。
我們可以根據上面情況簡單判斷孩子有無脫水,當孩子發生腹瀉時,我們可以通過口服補液鹽或者米湯進行預防,如果發生脫水,輕度的可以通過口服補液鹽糾正,重度的要進行靜脈補液。
腹瀉發生時,如果沒有嚴重的嘔吐,一般不建議禁食,通常要根據患者情況,給予一些富含營養的易消化食物,少食多餐,不強迫孩子進食。母乳喂養的可以繼續母乳喂養。腹瀉期間不建議添加新的輔食,但可以繼續之前添加過的寶寶適應的輔食。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益生菌。
關於腹瀉的預防方面,一是要註意衛生包括個人衛生和食品衛生,飯前便後洗手等,二是疾病高發季節少去人員聚集地,切斷傳播途徑,三是接種輪狀病毒疫苗。
最後,遇到處理不瞭的情況,要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。
文字編輯:郭艷紅
@生命召集令 #生命召集令超能團# #萌新作者進階計劃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