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賡大將是我軍歷史上有名的傳奇將軍。上世紀50年代初,陳賡離開瞭抗美援朝的硝煙戰場,開始負責籌建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工程學校—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。他順利地完成瞭這個轉變,把“哈軍工”建成瞭我國最高的軍事學府,為我國培養瞭一大批國防科技人才。
陳賡
新中國剛成立時,毛澤東就強調我們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強大的國防軍,實現國防現代化。因此,我們必須辦一所諸兵種、多學科、綜合性的正規高等軍事技術學校。
1949年底,周恩來在蘇聯與斯大林會面時,又專門談到瞭這個問題,周恩來說:“我們光有蘇聯支援的武器,沒有那麼多的技術幹部也不行。”
斯大林表示:“你們要辦一所軍事工程技術學院,我們幫你們辦。”
斯大林
1952年,中央軍委正式決定創辦一所軍事工程學院。讓誰來當這個學校的校長呢?毛澤東想到瞭陳賡。
毛澤東認為:陳賡是黃埔軍校畢業的,而且身經百戰,既有理論素養,又有實踐經驗。早在中央蘇區時,他就擔任過紅軍步校校長,有辦軍校的經驗。讓他掛帥來辦軍事工程學院,那是很合適的。
毛澤東
當時陳賡正擔任志願軍代司令員,在朝鮮前線指揮作戰。6月23日,他收到瞭一紙調令,讓他回國述職,當時戰爭正處於膠著狀態,這個時間點讓他回國,他感到十分納悶。
陳賡回國以後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朱德等人接見瞭他,陳賡向毛澤東報告瞭朝鮮的戰事,他說:“我軍缺乏現代化裝備,部隊缺乏精通科技的人才,造成在朝鮮戰場的困境。隻能靠坑道對付敵人的飛機大炮,許多戰鬥由於裝備技術落後而不能取得勝利。”
《陳賡大將》劇照
毛澤東說:“這就是我叫你回來的原因,中央決定創辦軍事工程學院,由你來掛帥,你要盡快把它辦起來。”
陳賡有些吃驚,他連忙推辭說:“主席,我這個人隻會打仗,辦學恐怕不行,還是安排個懂行的人來辦吧!”
毛澤東說:“你不會辦學?你過去當紅軍步校校長,不是當得挺好的嘛。我看讓你來辦這個學校最合適。”
周恩來也說:“你上過黃埔軍校,辦過紅軍步兵學校,還帶過紅軍幹部團,你幹不瞭,別人恐怕連你這點經驗也沒有,就這麼定下瞭。”
《陳賡大將》劇照
陳賡也就不再推辭,他大聲說:“請主席放心,請總理、總司令放心,我一定完成任務!”
陳賡又對周恩來說:“要幹,你們得給我找個好政委。”
毛澤東也風趣地說:“我看你自己又當爹又當娘吧。”
1952年7月8日,中央軍委正式任命陳賡為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。9月1日,軍事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在北京地安門恭儉胡同59號院組成,陳賡為主任,開始籌備創建世界唯一的陸海空三軍綜合性的軍事工程技術學院。
陳賡
陳賡首先從選定校址入手。他在蘇聯專傢的協助下,北上沈陽、哈爾濱,南下上海、武漢,經過反復磋商,最後把校址定在瞭哈爾濱。
校址定在瞭哈爾濱,主要是尊重瞭蘇聯專傢的意見,蘇聯專傢認為校址的選擇應本著鄰近現代國防工業及工科大學;距國防前線較遠;有較集中及適合教學要求的房舍、可資利用等這樣幾項原則。哈爾濱距離蘇聯非常近,而且當時蘇聯援華的很多重點建設項目都放在瞭哈爾濱,在哈爾濱辦學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優勢。
1952年12月3日,陳賡來到哈爾濱,親自勘察院區,他指示院區裡一些無關的建築都要清理掉,當他轉到蘇聯紅軍陵園說:“這要保留,這是幫助我們打敗日本鬼子、解放全東北的蘇聯紅軍英雄墓,要永遠懷念這些國際友人。”
“哈軍工”舊址
後來陳賡又轉到瞭院區旁邊的極樂寺,他開玩笑說:“大傢要安心在學院工作,活著創業光榮,死瞭還可以登‘極樂世界’。”
院區的總體佈局很快就確定好瞭,但隨著蘇聯專傢的陸續到來,學院的宿舍卻不夠住瞭,陳賡決定請求中央把哈爾濱的大和旅館撥給自己,作為蘇聯專傢的宿舍使用。
不久以後,陳賡回到北京,拿上申請宿舍的報告去找周恩來,當時周恩來正在上廁所,他就在廁所門口等,周恩來出來以後,陳賡馬上遞上報告說:“請總理批一下吧,晚瞭怕抓不到手。”
周恩來一邊看報告一邊說:“什麼事這麼急,連解手的時間你都不放過。”
陳賡夫婦和周恩來夫婦
陳賡開玩笑說:“你不是要求我抓緊時間建設哈軍工嗎?”
周恩來也幽默地說:“你真有辦法,找到廁所來要我辦公,是你一個發明,這應寫到你的自傳裡。”
同時陳賡還積極招攬人才,到學校擔任教員,他打聽到有一位兵器專傢名叫沈毅,解放戰爭時期隨國民黨軍隊起義,在解放區一所炮兵學院工作,但在新中國成立後,卻因為貪污巨款,被判死刑,但尚未執行。
陳賡深感人才難得,馬上向時任政務院政法委主任的董必武反映,希望能夠對沈毅從寬處理,讓他來“哈軍工”任教,將功贖罪。董必武經過認真考慮,同意瞭陳賡的請求,將沈毅改判死緩,監外執行。
董必武
後來沈毅被送到瞭學院,他看到陳賡以後,竟哭瞭起來,說自己死有餘辜。陳賡安慰他說:“犯瞭錯誤改嘛!以後好好幹嘛!”
到1953年3月,陳賡已經招攬瞭64名教授、副教授到學院任職,並組建瞭一支500名教師、300名實驗人員的隊伍。
毛澤東得知陳賡抓緊時間辦學的秩事後,專門對朱德說:“我讓陳賡把‘哈軍工’建設成中國的第二個黃埔軍校,看來他的野心不小呢,要超過他的校長蔣中正先生呢!”
1953年9月1日,“哈軍工”舉行瞭第一期學員開學典禮。毛澤東專門為學院題寫瞭訓詞,訓詞中說:
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創辦,對於我國的國防事業具有極重大的意義。”
“希望你們團結一致,辦好學院,尊重顧問,努力學習,為完成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給予你們的光榮任務而奮鬥!”
陳賡講話
學校開學以後,得到瞭軍內很多領導的支持,陳毅曾在一個會上對部隊的高級將領說:“今後,我們的子女高中畢業瞭,要帶頭報考軍工,這樣就會影響社會,使青年學生們也跟著報考軍工,讓全社會都知道建設現代化國防的重大意義。”
陳毅的話很快得到瞭很多將帥的響應,羅榮桓之子羅東進、粟裕之子粟戎生、羅瑞卿之子羅箭都先後就讀於“哈軍工”,他們在學校期間品學兼優,畢業後也都成長為我軍的高級將領。
粟戎生
在辦學之初,學院裡的同志對“誰是辦學的主體”出現瞭一些分歧,大多數人認為要靠老黨員、老幹部辦,不要把從地方上聘請的專傢教授視為辦學的依靠力量,很多老同志對陳賡尊重地方上的專傢教授表示不理解,認為這是政治上的“右傾”。
陳賡對此專門召開會議統一大傢的思想,他在會上說:“我們學院,既有經歷長征兩萬五的八角帽(指老紅軍),也有經歷十年寒窗苦的四角帽(指博士),八角帽上過井岡山,四角帽去過舊金山,都是國傢的寶貝,是建設國傢的財富。大傢必須要團結一致,必須借助這兩部分人才的力量才能將學院建設好。”
1953年7月1日,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32周年時,陳賡再次召開老幹部和老教師座談會,他再次強調要辦好學校,“既要承認兩萬五千裡,也要承認十年寒窗苦”,在他發言的感染下,老幹部和老教師都非常感動,紛紛表示要向對方學習,學院裡很快出現瞭團結和諧的辦學氛圍。
陳賡
陳賡平時沒事時,就會在學校裡到處轉,發現教職員工的生活存在問題,就馬上想辦法為他們解決。
陳賡對每個人都很親熱,如果碰到一個不認識的人,陳賡就會問他是哪裡人,叫什麼名字。如果對方是湖南人,他就認老鄉;對方是江西人,他就喊“老俵”;對方是上海人,他就是上海話。所以校園裡經常會出現一片歡聲笑語。
曾有一位老教師回憶說:“那時,陳院長是教師傢的常客,他腳上負過傷,拄個拐棍成天在大院裡。轉哪個老師傢水龍頭不好使、下水道不通、暖氣不熱、墻上有霜,他都知道,並親自打電話叫營房處去修。”
1954年,陳賡因為身體不好,夫人傅涯身體也有病,就搬到瞭學院吉林街182號小樓裡去住,警衛營派瞭一個班去那裡負責警衛,陳賡非常關心警衛的戰士,經常對他們噓寒問暖。
陳賡和傅涯
有一次天下大雨,有一個幹部從學院大門經過時,看見站崗的衛兵沒穿雨衣,身上全部被淋濕瞭,他於是把自己的雨衣脫瞭下來,披到衛兵的身上。衛兵非常感動,他專門就此事寫瞭一篇稿子,發表在瞭學校的報紙上。
但蘇聯顧問看到這篇文章時,卻非常生氣:“衛兵站崗時,不能讓任何人靠近自己,但這個衛兵竟允許別人把雨衣披到自己身上,這是嚴重的違紀,衛兵應該受到處分,那個幹部也不應該受到表揚,而是要受到批評。”
但陳賡卻說:“這反映瞭我軍官兵的階級友愛,衛兵接受幹部的關愛並沒有錯,幹部也應受到表揚,何來批評和處分之說?”
1958年全民大煉鋼鐵,有的系組織學員出去挖煤。陳賡知道以後,對此事進行瞭嚴肅的批評:“國傢花那麼多錢辦‘軍工’,難道就為瞭學習挖煤?教員、學員都去挖煤,辦‘軍工’幹什麼?”
陳賡
為瞭扭轉這種不良的勢頭,陳賡馬上要求學院組織教員和學員進行科研攻關,很快搞出瞭數百項科研成果,他馬上指示選出一批精品送到北京去,為建軍31周年獻禮。
後來這批精品在北京被展出,劉少奇、朱德、鄧小平等中央首長都過來觀看瞭展覽,由於來觀看的人太多,展覽室非常擁擠,陳賡對大傢致歉說:“地方太小,大傢挨擠瞭!”
但彭德懷卻笑著說:“隻要你們學院多出成果,再擠我們也不怕。”
陳賡後來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、國防科委副主任、國防部副部長等職,但一直兼任“哈軍工”院長。他不時奔走於京哈兩地,為學院的建設傾註瞭自己全部的心血。
陳賡
1961年3月16日,陳賡因積勞成疾,病逝於上海。
陳賡大將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很久瞭,但他創辦的“哈軍工”卻一直傳承瞭下來,“哈軍工”經過多次改編和重組,現在是著名的“國防科技大學”,是全軍唯一一所“985”高等院校,它將秉承陳賡的遺志,繼續為我軍培養更多的國防科技人才。
國防科大校園中的陳賡雕像